最近,美国推出了“阿利伯克升级版”,对首批的四艘“阿利伯克”级驱逐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,重点强化了它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。然而在外界看来,这项重大升级,却标志着美国已经输掉了一项中美之间的关键竞赛,而且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,美国海军都将“抬不起头”。
为什么这么说?
对于美国推出的这个“阿利伯克升级版”,网上有一个很损的形容,说改造过后的“阿利伯克”,就像得了“腮腺炎”。为什么说它是得了“腮腺炎”呢?我们看这个改造后的照片就一目了然了,因为美国海军的改造,是在舰桥的两边安装了两个巨型的封闭电子战模块,纤细的船体装上一个大框架,看起来非常不协调,没有任何美感,如同前脸发肿,所以才有了“腮腺炎”这一说法。
那美国为什么要这么改呢?
这也是无奈之举,一切问题的根源,其实是美国海军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的退役。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航母打击群防空作战的核心,但是这款巡洋舰的平均服役年龄已经达到了35岁,经常出问题,这导致它们的维修、维护成本已经超过了本身的价值。作为替代方案,美国本来是打算用“阿利伯克”3型驱逐舰来接替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的位置,充当美国海军主要的海上防空指挥和控制平台。但问题的关键是,“阿利伯克”级驱逐舰已经失去了升级的潜力,因为它的内部空间限制了安装更大功率的发电系统,这也就意味着它无法配备更先进的通信设备、传感器和定向能武器,而在五角大楼的预测中,这些设备对于未来的防空作战来说至关重要。
左思右想,美国海军最后确定了一个计划,那就是在财年开发一种更大级别的驱逐舰,也就是外界流传的所谓DDG(X)项目,目前预计这款驱逐舰的吨位在1.35万吨左右,在美国看来,这样一艘驱逐舰,能够完美替代巡洋舰的地位。
但还有个问题,年的项目,就算速度再快也得过几年才能服役,那在这之前的十年时间里,美国海军用什么?
于是就有了开头出现的“阿利伯克升级版”。
根据美国海军的规划,在首批改进型号得到充分测试后,未来所有服役的“阿利伯克”级驱逐舰都要接受类似的改造,也就是说以后的“阿利伯克”,全都要患上“腮腺炎”。
但不管是得了“腮腺炎”的“阿利伯克”驱逐舰,还是正在建造的最新型号,它们显然都无法完全替代“提康德罗加”级巡洋舰,尤其是“腮腺炎”版“阿利伯克”驱逐舰的出现,更意味着美国在自认无法追赶中国型万吨大驱的情况下,被迫采取了妥协方案。
很显然,在驱逐舰这条赛道上,美国已经彻底输掉了比赛,如果不考虑航空母舰的话,未来十年,美国海军在中国海军面前都将抬不起头。
当然,我们也不必太过乐观,航母才是美国海军真正的杀手锏,但是以我们如今的发展速度和造舰速度,相信总有一天,在航母这条赛道上,我们同样能让美国抬不起头。